
主持人:您好!聽眾朋友,歡迎收聽《政風行風熱線》,我是主持人梧陽。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找準新能源、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輪發展的突破口,搶占數字轉型“智”高點,厚植高質量綠色發展,確保工業經濟發展量質齊升。在今天的節目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領導將圍繞我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總體情況和重點工作,與聽眾朋友、網民朋友進行溝通交流。今天應邀來到直播間的有宜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李長青局長、葛春副局長、周麗明副局長、王瑋副局長和宜興市數字經濟發展中心鐘淵副主任,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首先請李局長和各位聽眾朋友打個招呼。
李局長:謝謝主持人,很高興來到《政風行風熱線》的節目現場與廣大聽眾朋友交流互動。感謝各位聽眾朋友、網友對我們宜興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主持人:面對新冠疫情多點局部暴發、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等不利影響,全市上下攻堅克難、承壓奮進,全力暢循環、穩企業、促轉型,千方百計穩住工業基本盤,為實現“全年紅”打下扎實基礎。工信局作為全市工業經濟主管部門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下面請李局長簡單回顧下上半年工作情況。
李局長:今年以來,面對陡然加大的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我局有力應對超預期因素影響,重點抓好“三穩定”、“三突破”、“三強化”9個方面工作,全力推進工業經濟保持向上躍升勢頭,在宜興市2022年半年度“爭先進位季季評”活動中實績突出,榮獲“攻堅突破”獎2次、高質量發展考核季度流動紅旗1次。
一是工業經濟克難求進。積極應對反復頻發的新冠疫情,堅持“戴著口罩抓發展”,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達產滿產。力保“兩鏈”穩定,成立產業鏈供應鏈“兩鏈護航”工作專班,累計協調解決1000余項問題,確保產業鏈不斷、運輸不堵、產能不減。力保產銷穩定,組織企業家座談會,分別召開水泥混凝土行業協作座談會、耐材行業運營座談會等活動,促進產銷對接,特別是為我市水泥企業向上游企業爭取到優惠的原材料價格,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有效改善水泥企業的銷售狀況。力保經濟運行穩定,我市工業經濟頂住了疫情壓力,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增長態勢,穩住了全市經濟大盤。上半年完成規上工業產值2352.17億元、同比增長14.2%;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423.75億元,同比增長2.2%;完成工業投資142.6億元,同比增長6.2%。
二是產業轉型不斷深化。在專業園區建設上實現突破,編制推進現代產業綜合體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導各板塊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創新示范引領、服務配套完善、畝均效益顯著的現代產業綜合體。經開區“集成電路產業園”、新建鎮“宜興·新建智造港”等一批現代產業綜合體正在順利建設。在產業集群升級上實現突破,編制《關于構建“兩大體系”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提檔升級傳統特色產業,推動產業重構和動能轉換。今年以來,我市新興產業表現十分亮眼,集成電路、新能源、生命科學產業的產值增速均超過20%,規模體量不斷提升,有力帶動全市工業經濟增長。在產業整治提升上實現突破,今年以來穩步推進化工、印染、鑄造行業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關?;どa企業16家、印染企業3家、鑄造企業6家,特別是化工行業經多輪整治,化工生產企業數量大幅壓降。上半年,我市規上工業綜合能耗235.2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0.7%,降幅列無錫大市第2位;單位產值能耗也同比下降21.8%,降幅列無錫大市首位,工業經濟發展進一步向綠色、低碳轉型。
三是企業能級不斷躍升。強化企業梯隊建設。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小升規”企業16家,數量居無錫大市前列。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舉辦專項培育交流活動,邀請券商代表做上市輔導,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強化科創載體建設。遠東電纜、中超航宇2家企業入圍省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并獲得省級資金獎勵;21家企業獲評無錫市級工業企業技術中心。
主持人: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是破解要素制約、加快動能轉換的重要一環,也是企業降本增效、贏得未來的必由之路。請問我市在推進企業“智改數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下階段有哪些重點工作舉措?請周局長為我們詳細解答一下。
周局長:“智改數轉”,即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主要是以“機器換人、數據換腦”為出發點,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企業在生產、管理和服務等各環節的智能化水平。
近年來,為加速推進企業“智改數轉”,我市研究制訂了《宜興市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宜興市制造業“智改數轉綠提”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明確我市“智改數轉”支持政策及實施路徑,在智能制造、兩化融合、工業互聯網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市已累計創建國家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1家、工信部智能制造優秀場景2個;省級智能工廠(項目)3家、智能車間20個、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1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項目)10家、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星級上云企業171家;通過兩化融合貫標評定企業85家,總體水平位居無錫前列。從這些成績來看,我市產業數字化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智能化、數字化正在深刻改變著宜興傳統工業發展模式,為宜興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下階段,我局將繼續全力部署、引導、支持我市企業開展“智改數轉”,扎實做好企業上云、兩化融合貫標、智能制造標桿創建等工作,爭取在推進企業轉型的同時,再新增一批省級以上榮譽、項目,推動宜興產業數字化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主持人:眾所周知,5G網絡作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正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為設備賦智、為企業賦值、為產業賦能,將激發出更優的“數字生產力”,現在請鐘主任簡要介紹下,我市在5G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
鐘主任:和4G相比,5G的提升是全方位的,5G網絡具備高性能、低延遲與高容量特性,可廣泛應用于智能制造、智慧能源、車聯網、遠程醫療、智慧城市等方面。截止2022年9月底,我市累計新建及配改5G基站3100個,實現對工業園區等產業密集區及大型商超、交通樞紐等人流密集區5G網絡全覆蓋。
同時,我局積極推動一批5G示范應用,賦能產業發展。例如,中辰電纜通過5G技術與電纜智能制造的融合應用,構建5G+智能制造、協同制造模式,成為我市首個省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項目,實現了生產運營成本降低9.5%,產品不良率降低3%,能源利用率提高10%等成效。環晟新能源利用5G網絡超大帶寬、超大連接和超低時延以及無線蜂窩網絡的連續覆蓋特點,部署AGV智慧物流、數據采集等應用場景,產品良率從系統上線前97.73%提升到當前99.39%,生產效率提升了31%,產品研發周期縮減了33.3%。江蘇可奈力機械通過5G無線組網,徹底消除企業設計與制造之間的信息孤島,實現物流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極大節省人力;通過5G+工業視覺進行質量檢測,提升檢測精準度的同時,實現對不合格產品的自動剔除。
下階段,我局將進一步推動5G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現全市域范圍5G信號覆蓋,并加大力度挖掘、培育一批“5G全連接工廠”、“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構建5G網絡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應用模式和發展生態,賦能我市“2+3+N”產業體系發展,助力企業降本、提質、增效、綠色、安全發展。
主持人:自我市開展工業園區(集中區)提檔升級以來,全市各板塊、各相關部門高效推進數據收集,著力謀劃工業園區提檔升級路徑,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請王局長為我們介紹一下目前我市工業園區(集中區)提檔升級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及下階段的工作安排。
王局長:近年來,我市工業用地資源日益緊缺,一方面低效用地很多,僵尸企業、低效企業占據大量土地資源,卻沒有什么產出,另一方面花大力氣招引來的新項目因為缺用地指標,無法落地建設,發展后勁不足。為此,我市從去年開始,啟動工業園區(集中區)提檔升級三年行動,推動低端低效工業企業整優提升或退出轉移。
1、全面摸清底數。依托工業大數據平臺,全面摸清了我市工業園區內土地利用情況,建立完善“一企一檔”低效用地提檔升級信息庫,全力以赴推進騰退盤活。
2、明確提升路徑。我局編制了提檔升級的實施指引,主要有兩大路徑:一是騰退收儲。由屬地政府或國資平臺對低效用地整體騰退收儲,重新招引符合產業定位、規模效益優良的項目入駐,通過騰退回收包租改造等方式,取得連片土地,進行連片開發,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創新示范引領、服務配套完善、畝均效益顯著的現代產業綜合體。二是盤活提升。支持企業通過自主提升、兼并重組、協商共建、轉讓出租等方式,重新改造生產線或實施新項目,提高畝均產出效益。
3、強化組織推進。我局科學劃定年度目標,指導各板塊分階段穩步推進園區提檔升級。去年共騰退盤活低效工業用地完成既定目標,實現良好開局。各板塊的騰退盤活成效顯著,如徐舍鎮通過實施模架產業園二期項目;經開區、官林鎮嚴格標準要求,對項目產出指標進行嚴格審核把關,與低效企業簽訂監管協議,加快推進盤活提升。
下階段,我局將緊扣全年目標,加強調度考核,綜合運用低效用地騰退、現代產業綜合體建設、企業智改數轉等政策,堅持“一園區一方案”、“一企業一策略”,加快實施低效用地的升級改造和項目招引;同時,強化系統思考,緊密結合我市化工、印染、鑄造三大行業整治,推進關停企業的騰退收儲,確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標。
主持人: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構建“兩大體系”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推動全市產業結構根本性重構和發展動能根本性轉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科技創新體系。請問王局長詳細談談目前我市產業集群發展的具體情況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
王局長: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近年來,我市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全力構建“2+3+N”的現代產業體系。
線纜、環保是我市兩大傳統優勢地標產業,也是我市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主陣地。目前,電線電纜產業產值達1500億元,是我市第一大支柱產業,產業規模全國領先。環保產業更是我市的“名片產業”,產品實現水、聲、氣、固、土、儀及環保服務等7大領域全覆蓋,宜興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品類最齊全、最具創新活力的環保產業聚集地。今后我局將以“智改數轉”為方向,推動線纜產品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進階,推動環保企業構建“環保+物聯網”、“智慧監測+智慧檢測+智能制造+智慧交易+智慧服務”等智能環保新生態,全力打造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線纜、環保產業集群。
在傳統產業穩步轉型升級的同時,我市集成電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在迅速發展壯大。在新能源、集成電路產業,以“中環系”為首一系列重大項目接連落地。中環領先8英寸、12英寸的集成電路用大直徑硅片實現規?;慨a;中建材全球首條輕薄高透光伏玻璃智能生產線建成并使用,實現1.5mm超薄光伏玻璃穩定量產。去年我市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增幅居無錫首位,新能源產業形成光伏、風電、核電、氫能等門類相對齊全的產業體系,向長三角新能源產業高地目標穩步邁進。在生命健康產業,全球行業龍頭碧迪醫療、霍伯麥等一批優質項目相繼落戶宜興。僅去年一年就招引了60個項目,總投資超400億元,呈現出優質項目接續不斷、產業發展持續升溫的態勢。今后我局將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做大產業規模,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著力打造發展質態優、自主可控水平高、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卓越產業集群。
我市在不斷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同時,也在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依托現有產業優勢,瞄準工業互聯網、5G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元宇宙、通用航空等前沿領域,積極布局從“0”到“1”再到“N”的未來產業??≈夹g積極探索毫米波、超寬帶固態開關等5G前沿技術;卓易科技搭建“宜興數字紫砂街”,搶抓元宇宙新賽道;中軟國際、百度、華為等一批數字經濟領域龍頭企業落地生根;無錫丁蜀機場正式投運,通航產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新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未來產業發展起勢明顯。今后我局將聚焦前沿領域,瞄準國際先進技術,全方位、多渠道加大人才、技術、項目等的招引和扶持力度,營造“優中培精、有中育新、新中求變、無中生有”的未來產業發展態勢。
主持人:近年來,我市立足產業優勢、聚焦細分領域,建立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庫,通過政策與服務雙向發力,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總量增長和質效提升。那么,我市在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請葛局長詳細說明一下。
葛局長: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為響應上級號召,我局編制了《宜興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并通過開展線上線下專題培訓會、一對一上門服務等措施,扎實推動構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長梯隊。
宜興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是規模初具。2022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累計獲評國家級12家、省級41家,在無錫大市名列前茅;二是增勢強勁。2021年度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值、利潤分別增長25%和20%,其中俊知、帝科等8家企業已上市,宇超電力、凌志環保等7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三是實力硬核。有35家企業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占據國內前三,其中,有20家為國內第一。
下階段,我們將與部門板塊加強聯動,完善工作機制,分類施策,加強金融、人才、生產資料等各方面的要素傾斜,引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速成長,成為推動宜興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主持人:聽眾朋友,在今天的節目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新成就。今后,我們期待市工信局以創新實干的作風提高工作效能,奮勇爭先、銳意進取,匯聚高質量發展更強動能,努力在“穩”的基礎上實現質量、結構、效益的“進”,奮力書寫工業經濟出色答卷。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感謝聽眾朋友、網民朋友的收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