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您好!聽眾朋友,歡迎收聽《政風行風熱線》,我是主持人梧陽。聽眾朋友,近年來我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為全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安全穩定的良好環境。今天是宜興市水利局的熱線時間,首先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應邀來到直播室的嘉賓,他們是水利局副局長盧剛、金春華、規劃計劃科科長萬利軍、河湖長制管理科科長殷俊偉、政策法規和水資源管理科科長陳靜,歡迎各位領導作客直播室。
相關領導: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有幸來到《政風行風熱線》與廣大聽眾溝通,非常愿意接受社會各界的咨詢和反映。
主持人:
聽眾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見、建議都歡迎參加到我們的訪談中來,發表你的觀點,也可以提出你所關心的問題。熱線號碼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參與。
主持人:
2021年,我市遭遇了臺風“煙花”及多輪強降雨襲擊,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防汛抗旱指揮部統籌協調,全市各級全力以赴,基本實現了無災情,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請問,宜興今年的防汛形勢如何,我們又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金副局長:
我市位于太湖流域下游,太湖上游,承接4700多平方公里來水過境,全市有河道2424條、水庫21座、太湖大堤41公里、5000畝以上大圩36只、5萬方以上重點塘壩33座,特定的水系分布和自然環境決定了我市防汛任務的異常艱巨。
截至目前,全市總降雨量約為623毫米,基本處于常年同期正常水平,但是汛期的降雨量明顯不足。5月入汛以來,全市平均降雨僅177毫米,約為常年的六成;梅雨期16天(6月23日-7月8日),梅雨量僅45毫米,不足常年的兩成,受前期降雨不足影響,我市河湖庫塘水位明顯低于常年同期。河網水位在3.20米~3.50米,低于常年同期0.6米左右,距離警戒水位尚有0.6米~1.5米的空間。今日8時,太湖(大浦)水位為3.24米,距離汛限水位0.56米。目前來看,入汛以來未有明顯汛情。但是,由于后續可能出現臺風等極端天氣,降雨存在不確定性,防汛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今年進入主汛期以來,我們系統謀劃、超前準備,備汛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一是優化組織體系。貫徹落實國家防總印發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防汛抗旱工作職責》,壓實防汛抗旱責任制,調整市防指成員和全市重點水利工程市鎮兩級防汛責任人,落實21座水庫、33只五萬方以上塘壩、36只五千畝以上圩區防汛行政責任人103人、技術責任人36人。二是查治險工隱患。組織對全市防汛風險隱患開展拉網式排查,發現河湖堤防險工1處、病險水閘3座,即刻開展除病消險,目前3處已整改到位,剩余1處已落實汛前應急處理方案和度汛措施。同步開展妨礙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發現交辦行洪阻水設施14處,目前已整治5處,剩余9處于主汛期前全面拆除到位。三是修訂方案預案。組織開展市級、部門、鄉鎮各級各類預案的完善,共修訂各類預案15個;吸取湖北省隨縣柳林鎮“2021.8.12”特大暴雨洪災的教訓,組織山區鄉鎮編制《山洪災害防御預案》,落實“四預”要求,補齊“超標準”短板。同時根據工情及水情變化,優化圩區和水庫洪水調度方案。四是加強業務培訓。圍繞河道、泵站、水閘、水庫、堤防運行管理實務、常見險情應急處置等內容,組織全市防汛抗旱及工程管理業務培訓,確保相關責任人熟悉屬地的水系特點、防汛形勢、工程狀況,掌握各類方案、預案核心要素,保證防汛抗旱指揮科學、精準、高效。五是提升保障能力。加強防御力量配備和防汛物資儲備,目前全市已組建各類搶險隊255支4782人,儲備防汛編織袋113萬只、樁木3.97萬根、塊石3800噸、彩條布(土工布)22.7萬平方米,落實抗排機泵71臺、流動抗排機船10艘。六是開展應急演練。模擬太湖大堤遭遇超標準洪水時應急搶險場景,設置了監測預警、決策會商、險情處置、后勤保障等科目,出動191人,機械14臺,救援車輛7輛,全面檢驗應急搶險能力。指導督促屬地鄉鎮和工管單位開展小型水庫防汛實戰演練和山洪災害避險應急撤離演練,使各責任人進一步熟悉掌握巡查、搶險、轉移、安置等重要環節,確保度汛安全。
主持人:
下階段,水利部門將始終高度戒備、嚴密防范,繼續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以最實作風最硬舉措,奪取今年防汛防臺工作的全面勝利。
自2007年太湖因藍藻爆發引發水質危機后,中央、省、市各級高度重視治太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太湖已經連續十四年實現安全度夏,2021年太湖水質、藻情持續向好。其中藍藻打撈處置和湖泛防控作為太湖安全度夏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請問盧副局長,今年我們又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盧副局長:
自3月1日我市太湖藍藻打撈處置及湖泛防控工作啟動以來,市水利局不斷健全處置責任網絡、配齊基礎設備設施,全市配備藍藻打撈點31處、藍藻輸送管道約33公里、藍藻圍隔約27公里,配備固定式藻水分離站2座、藻泥干化中心1座、應急防控船只14艘。目前,全市岸基固定式藻水分離處置能力約1.3萬噸/天,已累計打撈藻水約46.6萬噸,出庫藻泥約1.4萬噸,累計消納湖體中的磷約5.6噸、氮約101噸。在實施各項常規操作基礎上,科學謀劃、突出重點,注重從防控、打撈及后續處置三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一是完善“引藻控藻”防控網絡。堅持“擋、引、撈、控”多措并舉,通過圍隔擋引、抑藻控藻等措施,優化完善多維度離岸防控體系。實施離岸水域藍藻圍隔二期項目,構建竺山湖水域4公里圍隔防控圈;新增投入運行八房港原位控藻系統1套及泵壓控藻船2艘,利用物理加壓,強化重點水域控藻抑藻。
二是提升藍藻打撈處置能力。實施AIO離岸化藍藻打撈平臺及藻水分離成套裝置項目,科學構建離岸打撈處置線;增加離岸打撈處置船2艘,引入第三方機動處置單位3家,強化機動打撈能力;新建小徑港藻水分離站1座(設計藻水分離能力3000噸/天)。
三是形成后續處置體系閉環。引入2家藻泥資源化利用企業,充分發揮藻泥后續價值;建設宜興市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技術示范基地,推動形成藻泥“能源化+資源化”處置閉環。
主持人:
當前,我市頻頻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太湖安全度夏工作已進入關鍵階段,我們將強化這方面的工作內容了吧?
盧副局長:
是的。近階段,我們一是持續完善打撈處置體系。探索研究將“北片區”藍藻打撈及符瀆港藻水分離工作納入全市太湖藍藻打撈處置市場化運作機制,強化全市太湖藍藻打撈處置特許經營項目的統一管理,建設太湖藍藻打撈-藻水分離-藻泥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全鏈條體系。
二是重點提升應急處置水平。重點關注藍藻易發區、水質異常頻發區等重點區域,聚焦蘆葦濕地淺灘區藍藻易聚易臭問題,提高應急反應效率,全力消除異常水體誘發內因,切實壓降湖泛發生強度,減少藍藻引發的水質異常等次生災害。
三是提檔加速治水項目建設。水利部門將結合“一圈一帶一區”水生態屏障建設總體規劃,一方面加快推進實施滆湖生態清淤、太湖清淤固淤、竺山圩退圩還湖等項目,有效削減水體內源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快滆湖生態修復、湖西大堤濕地群、周鐵片區小流域治理等項目,全面增強河湖自我凈化、自我修復能力,有效推動河湖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確保太湖連續十五年安全度夏。
主持人:
近年來,宜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作,不斷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防洪保安、水環境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天借這個機會,請您介紹一下我市今年的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情況。
萬科長:
2022年水利工程建設計劃完成投資14.75億元,目前已完成約3.7億元,5個水利項目獲省級以上資金支持,總金額超4.2億元,創歷史新高。
一是骨干河道治理。新孟河工程已經全部完成建設內容,實現通水目標。環太湖大堤剩余工程進入后期沖刺階段,累計完成投資約6.59億元,占總投資的78%,預計年內完工;太滆南運河治理工程通過省級審批,同步開展環評及生態管控等專項報告編制。
二是水生態屏障建設。竺山湖退圩還湖及內堤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84億元,整體進度23%,年度任務建設進度61%;10個太湖濕地群落建設,5個濕地已經基本建成,剩余5個濕地已進入立項審批;滆湖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太湖清淤固淤濕地帶二期工程等項目已開展立項審批等前期工作。2022年度圩區除險加固和山區治理工程,目前年度計劃文件已下發,各鎮(街道)正在開展設計方案編制和審查。
下階段,水利部門會加快實施進度。針對續建項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定期調度,爭取工程項目早建成早見效;針對年度新建項目,同步開展立項審批各項報告編制工作,加快審批立項及招投標工作。
二是積極對上爭取。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高度關注國家出臺的新政策、新規定,用足用好國家、省水利項目支持政策,積極對上爭取補助資金,減輕地方財政壓力。
三是嚴格監督管理。把好建設關,嚴格對標實行各項建設管理制度;把好驗收關,及時對工程進行檢測評估和質量評價。全面開展水利安全生產、質量管理專項監督檢查,從源頭上破解工程管理方面的薄弱點,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各項水利項目建設目標任務。
主持人: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水生態環境需要,我市于2020年啟動了美麗河湖行動。今年是美麗河湖三年行動收官之年,請問殷科長,我市開展美麗河湖建設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效?
殷俊偉:
2021年,31個國省考斷面中除殷村港外有30個斷面達到年度水質目標,127條環境綜合整治河道水質優Ⅲ率(10-12月均值)為78%,172條入湖河道一級支浜全面消除劣Ⅴ類,優Ⅲ率為81.4%,均達到高質量考核要求。與此同時,系統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大浦港、烏溪港、洪巷港等河湖面貌煥然一新。
一是強化示范引領。2021年,我市投入資金5.9億元,建成美麗示范河湖31條(無錫市級10條、宜興市級3條、鎮級18條),黃瀆港、東橫河、蔣史港河、橋西河被列入無錫市美麗河湖建設典型示范案例。2022年,規劃投資4.8億元,實施城南河、蕪申運河、郵芳河等13條無錫“市級美麗示范河湖”工程;規劃投資1億元,綜合提升并打造187條面上“美麗示范河湖”。目前,13條無錫“市級美麗示范河湖”完工3條、在建10條;187條面上“美麗示范河湖”配套工程措施河道59條,目前已完工21條、在建24條、前期14條。按照“完成一條、測評一條、申報一條”的原則,年度美麗示范河湖申報工作目前正在全面開展。
二是嚴格制度運行。協同推進河道環境綜合整治、“美麗河湖”專項行動、各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污染防治攻堅等系列工作。2021年以來,發布“告河長書”126份,下發河長制工作交辦函、督辦函、提醒函86份、通報15份,開展日常督查督導26次、階段性考核6次,編制工作簡報21期,為全域“美麗河湖”建設夯實基礎、創造條件。
三是強化監督檢查。采取明察暗訪、第三方測評等手段,加大“美麗河湖”行動巡查督查力度,持續開展問題河道月度通報。2021年以來,市美麗河湖辦共督查問題河道515條,目前已完成整改506條。積極督促面上專項問題整改,“美麗河湖”三年行動開展以來,共計整治排污口1340個,清理管樁6.57萬根、垃圾水草16萬噸,整治“三無”船舶858艘、住家船舶267艘,取締碼頭41家,拆除違規建筑物、構筑物3萬余平方米。
主持人:
飲用水水源保護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保障飲用水安全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工作,也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本保障。請問陳科長,我市是怎樣落實飲用水水源地管理保護工作的?
陳靜:
我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為橫山水庫、油車水庫、龍珠水庫、朱家澗塘壩。近年來,我局高度重視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一是推進治水工程建設。落實資金5225萬元,完成橫山水庫南區底泥疏浚工程、橫山水庫庫區全封閉工程、橫山水庫底泥疏浚二期工程,共計清淤面積111萬平方米,土方47.6萬立方米,安裝圍網25公里。加快推動橫山、油車兩個水庫水源地涵養區建設。橫山水庫水源地保護區涉及太華51個自然村,油車水庫水源地保護區涉及湖父鎮15個自然村,農村污水治理工程全部完成,農村污水治理覆蓋率100%;油車水庫水源地保護區涉及湖父鎮15個自然村,目前,完成農村污水治理12個。2021年12月,橫山水庫水源地順利通過水利部國家級管理單位復核驗收,油車水庫成功入選第十九批國家水利風景區。
二是夯實基礎管理措施。投資662.5萬元,實施橫山水庫安全監測系統完善工程,規范設置維護飲用水源保護區界標、交通警示牌、宣傳牌,在取水口等重點區域安裝視頻監控等技防設施,增配便捷式水質監測裝備,加密水質監測點位,常態化開展橫山水庫、油車水庫等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監測,監測指標108項,其中85項指標長期優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標準,剩余23項符合地表水環境Ⅲ類水質標準,水質十分穩定。積極開展飲用水源地達標創建,結合省政府“千噸萬人”農村水源地整治,完成龍珠水庫飲用水源地達標創建,明確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強化安全監測評估,進一步保障了我市飲用水源安全。
三是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持續強化巡查監管,健全完善定崗、定員、定片的工作機制,租用無人機定期巡航,擴大水源地巡查覆蓋面,形成水庫、澗河巡查監管全覆蓋的工作體系,今年以來水源地附近共計巡查1620人次,巡查次數350次,制止水事違法行為35次。積極開展水源地專項環境執法行動,圍繞橫山水庫、油車、龍珠水庫等重點水源地,進行安全隱患的全面梳理排查,累計檢查企業229家,農家樂200家,共發現隱患19條,全部整改。同時建設一批氮磷攔截項目,在水庫上游建立綠色屏障,減少水土流失,凈化入庫水質。
主持人:
我市水利部門嚴格按照水源地保護的相關要求,大力加強飲用水源管理與保護,規范控制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行為,加快保護區內污水納管建設,全市飲用水源地管理工作處于良好態勢,飲用水源地水質長期保持優質。
時間關系,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感謝幾位嘉賓,感謝聽眾朋友的收聽!本期節目的文字版您可以點擊宜興政府網互動問答板塊《政風行風熱線》專欄進行查看。再見。
相關領導:
謝謝大家!再見。